原创 上海“非遗+”火热出圈:传统文化在时尚生活中焕新site:www.hebeilisen.cn生

来源:极目新闻新华社上海5月7日电(记者陈爱平)传统舞龙“披”上时尚色彩,海派绣球、珐琅、绒绣“变身”时尚饰品,竹编、漆器工艺融入陶制茶具制作……在上海,“非遗+”正火热出圈,人们探寻原汁原味的“城市记忆”,领略传统文化绽放出的时代光彩。4月29日至5月5日举办的2024年上海龙华庙会自龙华广场扩展至周边商圈、街区、剧院、艺术中心等空间,还有线上的“数字庙会”。庙会市集现场,中外游客体验上海及长三角省市非遗技艺,选购非遗衍生文创产品,欣赏沪剧、越剧、舞龙等表演,观看安徽滁州等地文旅推介活动。

2024上海龙华庙会现场,中学生舞动“桃花龙”。新华社记者陈爱平摄“我小时候的庙会,人们前来交换生产工具和生活必需品;如今市集里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广场上演出精彩,内容丰富多了。”70岁的上海市民周先生回忆。他带着2岁的小孙子前来,看着中学生舞动色彩明艳的“桃花龙”,周先生期待孩子们把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庙会还迎来许多海外游客。正在杭州研习旅游管理的俄罗斯小伙卢文哲乘高铁转地铁前来。“这样的传统市集很有意思。了解中国传统的文化活动对我的研习很有帮助。”他说。一些来自德国、瑞士的游客也组团前来。25岁的德国游客迈克尔·克鲁默第一次来到中国,他很喜欢上海,因为既可以见到高耸的楼宇,也可以体验热闹的庙会,领略传统文化。

市民游客逛上海龙华庙会。新华社记者陈爱平摄据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统计,龙华庙会举办期间共接待30余万人次游客,线上线下“吃、住、行、游、购、娱”各类要素消费活跃,总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其中庙会市集销售额近110万元,游客最感兴趣的非遗项目是盘扣、苏绣和香囊。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处长陈平介绍,目前上海共有63项国家级非遗项目、273项市级非遗项目以及超过800项区级非遗项目。越来越多非遗项目“走出”文化场馆,“走进”街区、社区、校园,为人们的“城市记忆”增添一抹别具一格的时代光彩。

入境游客逛上海龙华庙会市集。新华社发(范筱明摄)此前,上海在农历龙年春节前后推出覆盖全市范围的“寻龙记”活动,主要商圈、文化场馆、景区、公园、地铁站、黄浦江游船等100多处空间里,非遗互动体验、民俗文化展览吸引市民游客广泛参与。国家级非遗项目“梨膏糖制作技艺”联名知名IP“巧虎”推出的梨膏棒棒糖深受亲子家庭喜爱,“巧虎”手持龙灯形象也亮相2024豫园民俗艺术灯会。“随着城市发展、空间更新、文化传承,非遗项目引入新内容、融入新业态、加入新科技,也收获着新观众、新游客。”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陈勤建分析,非遗是人们生活、劳动过程中积累的智慧结晶,也必将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讲述人们劳动创造幸福的故事,时时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