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烟台日报

YMG全媒体记者 李京兰 通讯员 张洪伟 摄影报道

工匠档案

姓名:于兴

学校:烟台船舶工业学校

荣誉称号:全国优秀教师,烟台首席技师、焊接高级技师,国际船级社焊接培训师资格,国家高级焊工考评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焊接赛项专家裁判。

焊花飞舞,弧光四射。烟台船舶工业学校焊接专业教师于兴被称为焊接界的“总教头”,在全国焊接技术领域享有超高知名度,是业界公认的“焊接大师”。他常年重复性地完成着每道焊接工序,每一道焊接工序的精准无误完成,均离不开其对细节的深入探究与持续实践。

于兴是一位从一线焊接工人成长起来的焊接大师,他说:“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焊接师傅,不仅要严谨和专注,还要精益求精,有一次就干好的精神,这就是我理解的工匠精神。”

电焊是门精细活,必须一气呵成

在烟台船舶工业学校焊接专业实训室里,于兴头戴安全帽,手拿焊枪,正在教学生电焊技术。“焊接时手需要保持平稳烧焊,双臂一定要夹紧以免抖动,这样焊缝才能均匀漂亮。”他一边做着示范,一边耐心给学生讲解,“电焊是一门精细活,最难的就是一旦开始了就不能停,必须一气呵成,考验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耐心和毅力,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当天,他要进行一项挑战——将焊缝做到0.1mm ,“想达到这个标准,首先要做到心静、气平、手稳、眼尖,眼到手到,手、脑、眼并用,必须严谨专注。技术必须过硬,要熟练掌握焊接参数,正确匹配电流、电压,电流不要过大,熔池的温度不要太高。”只见在他的操作下,测量显示完全控制在0.1mm内,于兴一脸认真地说:“这是每名焊接技术人员都应达到的标准,也是我们必须千锤百炼才能达到的技术精度。每一步的操作都是关键的技术应用,来不得半点失误,必须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同时要严格训练学生。”

从一线工人变成焊接专业教师

2005年之前,于兴一直在管道公司从事焊接工作,因技术过硬,成为行业技术骨干。2005年,开发区高级职业学校招聘焊接专业老师,他经过海选、笔试、操作、试讲和政审,他和其他6人一同入职现在的烟台船舶工业学校,由一名焊接工人变成一名焊接专业的老师,“感觉自己的技术有了更大的应用平台。”

从事焊接工作30多年,回想起当时学习焊接的辛苦,于兴表示,焊接是一个脏、累、苦的工种,工作的环境冬天冷、夏天热,还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每天衣服都湿透了,手脚和胳膊经常被烫伤,留了很多的伤疤,但问他后悔吗?他的回答是:“我感谢当初自己选择了焊接工种,更感恩有幸成为了一名焊接专业老师,可以用自己的技术培养更多的焊接人才。”

烟台船舶工业学校焊接专业是山东省知名品牌,作为专业教师,多年来,他潜心研究技能大赛,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大赛训练方法,指导学生参加各个级别的比赛,共获得国赛二等奖5个,省赛一等奖11个,市赛一等奖30多个。因成绩突出,2014年,他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成立了“于兴劳模创新工作室”。最让他骄傲的是,他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焊接技术人才,“我的学生入职中集来福士,参与‘蓝鲸二号’的焊接工作,成为了公司的技术骨干,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一些国家重点工程和项目的焊接工作中,还有的学生留校,成为了焊接专业教师,继续耕耘在焊接岗位上。”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随着时代的发展,焊接技术也在迅速发展,由普通的手工电弧焊,逐渐转向了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机器人焊接,这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经过积累经验,于兴开始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认真查找资料,借鉴专家的先进经验,经过反复摸索,主持编写了“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焊接工艺与技能训练》等5本焊接专业教材,研发国家专利5项。

利用假期时间,于兴前往吉林长春一汽大众进行铝合金车身焊接技能培训。经过他的指导,企业提升了焊接质量、工艺和变形控制,解决了疑难问题,8名技术人员全部达到A级。多年来,学校焊接专业培养了3600多名高技能人才。于兴以工匠精神钻研技能,创新焊接工艺,改进培训方法,减少耗材使用,提高培训效果,缩短培训周期,每年为培训基地降低成本220多万元。

干工作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肯钻研、不服输”,这是于兴的初心,也是他作为一名焊接大师的“匠心”。

学校谈“工匠精神”

烟台船舶工业学校副校长 吴跃江

着力打造

“工匠之师”

学校提倡“2+N”双师培养目标定位,“搭台子”“架梯子”“结对子”“扛旗子”“育苗子”,打出了“五子登科”的培养组合拳,建成了国内知名、省内领先的教学团队,“双师”经验列入教育部典型案例。

学校培养了一批批焊接小工匠和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在新区装备制造岗位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培训了多批次专业骨干教师,为全市同类学校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增值赋能。

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创新教师分类分层培养模式,着力打造“工匠之师”,为培养心中有梦、眼中有光、肩上有责、手中有技、发展有路的阳光有为中职生作出贡献,服务新区新质生产力提档升级。

传真_迈开腿尝尝你的草莓汁的_现场调查完整掌握

原创 于兴:焊接界的“总迈开腿尝尝你的草莓汁的教头”

本文转自:烟台日报

YMG全媒体记者 李京兰 通讯员 张洪伟 摄影报道

工匠档案

姓名:于兴

学校:烟台船舶工业学校

荣誉称号:全国优秀教师,烟台首席技师、焊接高级技师,国际船级社焊接培训师资格,国家高级焊工考评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焊接赛项专家裁判。

焊花飞舞,弧光四射。烟台船舶工业学校焊接专业教师于兴被称为焊接界的“总教头”,在全国焊接技术领域享有超高知名度,是业界公认的“焊接大师”。他常年重复性地完成着每道焊接工序,每一道焊接工序的精准无误完成,均离不开其对细节的深入探究与持续实践。

于兴是一位从一线焊接工人成长起来的焊接大师,他说:“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焊接师傅,不仅要严谨和专注,还要精益求精,有一次就干好的精神,这就是我理解的工匠精神。”

电焊是门精细活,必须一气呵成

在烟台船舶工业学校焊接专业实训室里,于兴头戴安全帽,手拿焊枪,正在教学生电焊技术。“焊接时手需要保持平稳烧焊,双臂一定要夹紧以免抖动,这样焊缝才能均匀漂亮。”他一边做着示范,一边耐心给学生讲解,“电焊是一门精细活,最难的就是一旦开始了就不能停,必须一气呵成,考验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耐心和毅力,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当天,他要进行一项挑战——将焊缝做到0.1mm ,“想达到这个标准,首先要做到心静、气平、手稳、眼尖,眼到手到,手、脑、眼并用,必须严谨专注。技术必须过硬,要熟练掌握焊接参数,正确匹配电流、电压,电流不要过大,熔池的温度不要太高。”只见在他的操作下,测量显示完全控制在0.1mm内,于兴一脸认真地说:“这是每名焊接技术人员都应达到的标准,也是我们必须千锤百炼才能达到的技术精度。每一步的操作都是关键的技术应用,来不得半点失误,必须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同时要严格训练学生。”

从一线工人变成焊接专业教师

2005年之前,于兴一直在管道公司从事焊接工作,因技术过硬,成为行业技术骨干。2005年,开发区高级职业学校招聘焊接专业老师,他经过海选、笔试、操作、试讲和政审,他和其他6人一同入职现在的烟台船舶工业学校,由一名焊接工人变成一名焊接专业的老师,“感觉自己的技术有了更大的应用平台。”

从事焊接工作30多年,回想起当时学习焊接的辛苦,于兴表示,焊接是一个脏、累、苦的工种,工作的环境冬天冷、夏天热,还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每天衣服都湿透了,手脚和胳膊经常被烫伤,留了很多的伤疤,但问他后悔吗?他的回答是:“我感谢当初自己选择了焊接工种,更感恩有幸成为了一名焊接专业老师,可以用自己的技术培养更多的焊接人才。”

烟台船舶工业学校焊接专业是山东省知名品牌,作为专业教师,多年来,他潜心研究技能大赛,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大赛训练方法,指导学生参加各个级别的比赛,共获得国赛二等奖5个,省赛一等奖11个,市赛一等奖30多个。因成绩突出,2014年,他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成立了“于兴劳模创新工作室”。最让他骄傲的是,他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焊接技术人才,“我的学生入职中集来福士,参与‘蓝鲸二号’的焊接工作,成为了公司的技术骨干,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一些国家重点工程和项目的焊接工作中,还有的学生留校,成为了焊接专业教师,继续耕耘在焊接岗位上。”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随着时代的发展,焊接技术也在迅速发展,由普通的手工电弧焊,逐渐转向了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机器人焊接,这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经过积累经验,于兴开始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认真查找资料,借鉴专家的先进经验,经过反复摸索,主持编写了“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焊接工艺与技能训练》等5本焊接专业教材,研发国家专利5项。

利用假期时间,于兴前往吉林长春一汽大众进行铝合金车身焊接技能培训。经过他的指导,企业提升了焊接质量、工艺和变形控制,解决了疑难问题,8名技术人员全部达到A级。多年来,学校焊接专业培养了3600多名高技能人才。于兴以工匠精神钻研技能,创新焊接工艺,改进培训方法,减少耗材使用,提高培训效果,缩短培训周期,每年为培训基地降低成本220多万元。

干工作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肯钻研、不服输”,这是于兴的初心,也是他作为一名焊接大师的“匠心”。

学校谈“工匠精神”

烟台船舶工业学校副校长 吴跃江

着力打造

“工匠之师”

学校提倡“2+N”双师培养目标定位,“搭台子”“架梯子”“结对子”“扛旗子”“育苗子”,打出了“五子登科”的培养组合拳,建成了国内知名、省内领先的教学团队,“双师”经验列入教育部典型案例。

学校培养了一批批焊接小工匠和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在新区装备制造岗位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培训了多批次专业骨干教师,为全市同类学校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增值赋能。

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创新教师分类分层培养模式,着力打造“工匠之师”,为培养心中有梦、眼中有光、肩上有责、手中有技、发展有路的阳光有为中职生作出贡献,服务新区新质生产力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