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5月17日讯(记者 王玉龙)潍坊自古手工业发达,明清时期就以“二百支红炉、三千铜铁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闻名全国。1933年出版的《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提到潍县手工业繁华时说:“本县素号繁庶,工商两业,自昔称盛。自胶济铁路通车后,工业尤突飞猛进,一日千里。织布方兴未艾,铁工厂十数家,其他火柴、面粉、轧布、漂染、卷烟等均年增加,计其交易总不下三百万元……”

潍坊是“农圣”贾思勰、“盐宗”凤沙氏的故里,依托产业发展,工匠精神浸润潍坊大地。在这里,诞生了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和中国最早的手工业制造工艺技术汇编《考工记》。

潍坊是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加之工业基础坚实,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这些年来,潍坊职业教育始终坚持与产业发展同行同兴,凭借富集的优质职教资源、改革创新发展的基因、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为“更好潍坊”建设注入坚实职教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各类中专学校应运而生。1956年,潍坊成立昌潍农业学校;1960年成立山东省潍坊畜牧兽医学校;1964年,成立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现发展为省内龙头中职学校;1973年成立昌潍地区交通技工学校;1978年成立昌潍纺织工业学校。当时中专学校的蓬勃发展,为地方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20世纪80年代,潍坊“中专现象”全省闻名,中专学校数量全省最多,初中毕业生首选就读中专学校,为潍坊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潍坊的中专学校发展水平较高,在全省畜牧、工业、交通等系统要求只保留1所中专学校的情况下,纷纷选择保留在潍坊的中专学校。

20世纪90年代,“发展职教能兴市,进了职校能致富”,这已成为潍坊人民的共识。当时潍坊各类中等职业学校达到135所,在校生8.5万多人,占整个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62%,有近30万职业学校毕业生活跃在经济建设的第一线,成为潍坊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21世纪初,潍坊市多所优质中专在政策支持下,升格为高职院校,2001年,昌潍农业学校升格为潍坊职业学院;山东省纺织工业学校升格为山东纺织职业学院(现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为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2年,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订关于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共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协议,这是全国首个在地级市建设的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潍坊在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优化职教资源配置、提升职教内涵建设、探索校企合作动力机制方面先行先试、改革创新,涌现了一批引领全国的典型经验。

2020年,潍坊成为部省共建职教高地示范区,围绕创新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加大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现代治理能力建设等方面率先示范,成为全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排头兵”,为全省乃至全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探索新路径、提供新样板。2020年职教活动周全国启动仪式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开幕式在潍坊举办,与会领导对潍坊职业教育给予高度评价。

2023年,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在潍坊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印发《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升级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启动现代职教体系新模式试点工作。潍坊围绕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充分释放现代化建设中的职教力量。2023年职教活动周全国启动仪式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在潍坊举办,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指出,潍坊职业教育是有力承载产业经济和现代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随着高职院校在学校管理、学生培养、项目建设等方面的不断努力,驻潍4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3所成为国家优质高职专科学校。潍坊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省高水平中职学校、省教学创新团队、省教改项目等国家、省级成果均居全省首位,潍坊市先后两次被省政府评为职教改革成效明显的市。

目前,潍坊市域内优质职教资源富集,共有各类职业院校65所。开设专业点800余个,在校生28.7万人,所设专业涵盖了全部19个专业大类,与全市产业体系-一对应,特别是近年来,围绕全省“十强产业”和全市产业体系,潍坊在各职业院校布局了200余个骨干专业,专业设置与产业高度契合,打造了一批高水平专业(群),推动各职业院校与龙头企业、知名企业等签约共建3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85个现代产业学院,在院学生4万多人,走出了一条“产教深度融合、办学主体多元、育人机制创新、现代治理保障”的创新发展之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形成了学校、企业良性互促、双向共赴的良好生态。

责任编辑:王玉龙

直播_TOM提醒30秒中转进站口_详细讲述事件发展”

原创 潍坊TOM提醒30秒中转进站口职教:铿锵七十年

鲁网5月17日讯(记者 王玉龙)潍坊自古手工业发达,明清时期就以“二百支红炉、三千铜铁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闻名全国。1933年出版的《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提到潍县手工业繁华时说:“本县素号繁庶,工商两业,自昔称盛。自胶济铁路通车后,工业尤突飞猛进,一日千里。织布方兴未艾,铁工厂十数家,其他火柴、面粉、轧布、漂染、卷烟等均年增加,计其交易总不下三百万元……”

潍坊是“农圣”贾思勰、“盐宗”凤沙氏的故里,依托产业发展,工匠精神浸润潍坊大地。在这里,诞生了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和中国最早的手工业制造工艺技术汇编《考工记》。

潍坊是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加之工业基础坚实,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这些年来,潍坊职业教育始终坚持与产业发展同行同兴,凭借富集的优质职教资源、改革创新发展的基因、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为“更好潍坊”建设注入坚实职教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各类中专学校应运而生。1956年,潍坊成立昌潍农业学校;1960年成立山东省潍坊畜牧兽医学校;1964年,成立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现发展为省内龙头中职学校;1973年成立昌潍地区交通技工学校;1978年成立昌潍纺织工业学校。当时中专学校的蓬勃发展,为地方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20世纪80年代,潍坊“中专现象”全省闻名,中专学校数量全省最多,初中毕业生首选就读中专学校,为潍坊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潍坊的中专学校发展水平较高,在全省畜牧、工业、交通等系统要求只保留1所中专学校的情况下,纷纷选择保留在潍坊的中专学校。

20世纪90年代,“发展职教能兴市,进了职校能致富”,这已成为潍坊人民的共识。当时潍坊各类中等职业学校达到135所,在校生8.5万多人,占整个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62%,有近30万职业学校毕业生活跃在经济建设的第一线,成为潍坊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21世纪初,潍坊市多所优质中专在政策支持下,升格为高职院校,2001年,昌潍农业学校升格为潍坊职业学院;山东省纺织工业学校升格为山东纺织职业学院(现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为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2年,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订关于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共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协议,这是全国首个在地级市建设的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潍坊在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优化职教资源配置、提升职教内涵建设、探索校企合作动力机制方面先行先试、改革创新,涌现了一批引领全国的典型经验。

2020年,潍坊成为部省共建职教高地示范区,围绕创新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加大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现代治理能力建设等方面率先示范,成为全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排头兵”,为全省乃至全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探索新路径、提供新样板。2020年职教活动周全国启动仪式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开幕式在潍坊举办,与会领导对潍坊职业教育给予高度评价。

2023年,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在潍坊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印发《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升级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启动现代职教体系新模式试点工作。潍坊围绕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充分释放现代化建设中的职教力量。2023年职教活动周全国启动仪式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在潍坊举办,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指出,潍坊职业教育是有力承载产业经济和现代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随着高职院校在学校管理、学生培养、项目建设等方面的不断努力,驻潍4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3所成为国家优质高职专科学校。潍坊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省高水平中职学校、省教学创新团队、省教改项目等国家、省级成果均居全省首位,潍坊市先后两次被省政府评为职教改革成效明显的市。

目前,潍坊市域内优质职教资源富集,共有各类职业院校65所。开设专业点800余个,在校生28.7万人,所设专业涵盖了全部19个专业大类,与全市产业体系-一对应,特别是近年来,围绕全省“十强产业”和全市产业体系,潍坊在各职业院校布局了200余个骨干专业,专业设置与产业高度契合,打造了一批高水平专业(群),推动各职业院校与龙头企业、知名企业等签约共建3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85个现代产业学院,在院学生4万多人,走出了一条“产教深度融合、办学主体多元、育人机制创新、现代治理保障”的创新发展之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形成了学校、企业良性互促、双向共赴的良好生态。

责任编辑:王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