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三张小“缩影”投射南京911爱豆传媒国产奋力谱写科技创新新华章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在江苏省政府举行的“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中,5月16日,南京“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为主题,进行了首场发布。

努力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

2023年南京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74万亿元,位居全国十强,人均GDP居省会城市第一,地均GDP居14个特大城市之首;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近十倍、突破1万家,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排名升至第6位,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居全国第4位;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产业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江苏全省第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3.7万元提高到7.2万元,年均增长7.6%;每年城镇新增就业超过20万人、占全省1/6;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连续6年居江苏第一,14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南京也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努力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聚焦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协同

区域协同会放大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优势,在新形势下,南京如何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更好地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发布会上,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之常与现场记者分享了三张“缩影”。

第一张“缩影”,是一个跨区域创业的故事:在南京一高校就读的甘肃小伙,大学毕业后创立了“苏青合伙人”青创服务生态链品牌,他把南京的高校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资源与长三角、都市圈城市深度对接合作,现已累计服务培育各类企业1500余家,同时联动长三角50多所高校达成合作。总部设在南京的“苏青合伙人”,同时还在上海、淮安、滁州等地搭建了平台,推动形成“研发在南京,制造在周边”的模式。

第二张“缩影”,是一幅创新生态的图谱:将南京都市圈科技创新资源,集成到一张可视化的生态图谱上,目的就是促进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精准对接。与此同时,组织推动长三角(都市圈)科技合作,目前已累计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和解决方案近3500项,服务企业超过4000家,促成技术合作成果近400项。

第三张“缩影”,是一处产业集聚的载体:在南京和滁州交界处,有一个顶山-汊河轨道交通产业发展集聚区,该集聚区以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为中心,已经形成了包含138家企业的配套完整、高效稳定的轨道交通产业供应链,现已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4家。

向“新”而行提“质”奋进

当前,南京正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努力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推动紫金山实验室、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高性能膜材料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取得更多原创性、颠覆性成果,加快原子极限微制造、基因及细胞仿生等大科学装置预研培育。

厚植产业强市“新动能”,引领石化、钢铁、汽车、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焕新升级的同时,打造万亿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拓展智能电网产业全国首位的领先优势,推动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型材料、集成电路、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壮大,抢占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细胞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南京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定当奋勇争先,向“新”而行、提“质”奋进,努力交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南京答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