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每年为企业实日日夜夜爽爽现上亿元经济创收

本文转自:丽江日报

谭应宏工作室科技创新成果不断——

每年为企业实现上亿元经济创收

作者:本报记者 张小秋

成立10年,每年为企业实现上亿元经济创收;项目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培养出众多科技人才,其中一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共获12项国家专利证书,发表论文6篇、著作一部。这一份闪亮的成绩单,来自丽江程海保尔生物开发有限公司谭应宏职工创新工作室。

谭应宏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成员有20人,由丽江程海保尔生物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谭应宏领衔组建,下设创新组、工程组、检验组及特聘专家组。多年来,工作室始终坚持“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根本,以实效为考核”的创新理念,扎实开展科研创新工作,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与传统工作室不同,谭应宏职工创新工作室打破了固定的空间界限,除了特聘专家,还汇聚了公司各部门的精英力量。采用“问题集中研讨、工作日常分散、实时信息报告”的工作模式,立足实际、聚焦问题开展科研创新,确保科研工作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每取得一项创新成果,工作室都会总结经验、交流研讨,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工作室成立以来,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其中,团队参与的“程海保尔1500吨螺旋藻技改扩建项目”,被评为云南省“四个一百”重点项目;2016年3月,工作室参与的“螺旋藻生产过程重金属控制技术”项目获“云南省第二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优秀奖”;2018年9月,工作室参与的“螺旋藻多肽产品的研发”项目,在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云南省赛区比赛中获得团队组二等奖;2019年,工作室参与的“程海螺旋藻、雨生红球藻资源库建设和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被认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并在应用过程中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团队核心成员徐青山因为出色的科研成就荣获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工作室成立10年来,参与项目获得国家专利证书12项,参与撰写并发表论文6篇,与专家合著《中国微藻产业发展足迹》一书。“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是工作室始终秉承的宗旨。”在谭应宏看来,一个不能转化为经济效益的科技工作室,不是一个成功的科技工作室。

程海保尔作为一家专注于生物技术研发与应用转化的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在谭应宏职工创新工作室的推动下,公司成功解决了项目建设、微藻养殖、加工生产等关键环节的技术难题,实现了产业升级和创新突破,不仅获得了业界和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还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谭应宏始终认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致力于培养企业内部的技能骨干和高技能人才,增强广大职工的创新意识,才能使企业取得长足发展。

近年来,工作室依靠校企合作,借用学校里的科研平台,结合生产实际,让更多职工参与到科研当中,让职工大胆实践,不断提升了科技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

“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是一个勇敢的追光者,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路上奋力前行,需要勇气,更要耐得住寂寞。”谭应宏感慨地说。他表示,工作室未来的科研重点是野生红球藻的研发。要鼓励更多有潜力的职工,参与到项目研发中,在微藻开发领域创造奇迹。 作者:本报记者 张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