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宋豪新

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记者从成都市应急管理局获悉,目前,成都已建有应急避难场所2300余个,国家级、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示范学校77个,并成功创建81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72个四川省安全乡镇(街道),1238个市级综合减灾标准化村(社区),覆盖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

有效防治灾害,关键在于灾害发生前预判的精准度与处置反应速度。2023年8月,成都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正式投入使用,通过接入23个区(市)县和市级部门数据,实现实时监测城市生命线、公共安全、生产安全、自然灾害等4个板块内容。如今,该平台已基本具备地震灾害秒级预警服务能力。

自然灾害类型多,处置难易程度也均有不同。针对不同的自然灾害类型,成都正持续推进灾害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工程、重点生态功能修复工程、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工程等八大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同时,成都也已搭建起一套“1+5+2”模块化指挥构架,建设形成了“1个成都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37个专项预案+60个部门预案”的应急预案体系,并基本形成国家综合性消防队伍为主力、军队为突击、专业队伍为骨干、社会队伍为辅助、基层队伍为补充,专家团队为支撑的“5+1”应急救援力量体系,确保能在必要时刻及时反应。

基层应急力量建设方面,成都推进“一主两辅”应急队伍“五联机制”建设,实现了基层应急力量由“单一型”向“互助型”转变。并开展成都社会应急力量建设达标试点,实现应急力量救援能力由“社会型”向“专业型”提升。同时,依托于“微网实格”体系建设。目前,成都已有基层“一主两辅”队员、灾害信息员等4万余人进网入格。

此外,5月11日至5月17日,在今年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成都还将分层级、分类别、同频率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应急演练等丰富多样的群众体验型防灾减灾主题活动,广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市民防灾减灾意识,提升灾害防范能力。

速览|“薄荷奶糖(1V2) 一只豆苗”获取实时事件进展

原创 已建应急避难薄荷奶糖(1V2) 一只豆苗场所2300余个 成都已具备地震秒级预警能力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宋豪新

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记者从成都市应急管理局获悉,目前,成都已建有应急避难场所2300余个,国家级、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示范学校77个,并成功创建81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72个四川省安全乡镇(街道),1238个市级综合减灾标准化村(社区),覆盖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

有效防治灾害,关键在于灾害发生前预判的精准度与处置反应速度。2023年8月,成都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正式投入使用,通过接入23个区(市)县和市级部门数据,实现实时监测城市生命线、公共安全、生产安全、自然灾害等4个板块内容。如今,该平台已基本具备地震灾害秒级预警服务能力。

自然灾害类型多,处置难易程度也均有不同。针对不同的自然灾害类型,成都正持续推进灾害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工程、重点生态功能修复工程、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工程等八大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同时,成都也已搭建起一套“1+5+2”模块化指挥构架,建设形成了“1个成都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37个专项预案+60个部门预案”的应急预案体系,并基本形成国家综合性消防队伍为主力、军队为突击、专业队伍为骨干、社会队伍为辅助、基层队伍为补充,专家团队为支撑的“5+1”应急救援力量体系,确保能在必要时刻及时反应。

基层应急力量建设方面,成都推进“一主两辅”应急队伍“五联机制”建设,实现了基层应急力量由“单一型”向“互助型”转变。并开展成都社会应急力量建设达标试点,实现应急力量救援能力由“社会型”向“专业型”提升。同时,依托于“微网实格”体系建设。目前,成都已有基层“一主两辅”队员、灾害信息员等4万余人进网入格。

此外,5月11日至5月17日,在今年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成都还将分层级、分类别、同频率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应急演练等丰富多样的群众体验型防灾减灾主题活动,广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市民防灾减灾意识,提升灾害防范能力。